2025年1-2月简报


来源:欧宝官网    发布时间:2025-04-28 06:18:07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专栏永安市河长制工作专题工作简报

  2月6日至18日,市幸福河湖促进会会长蔡清辉带队到会员单位开展春节走访活动,向大家致以诚挚问候,并与会员深入交谈,听介绍、问需求、商对策、谋发展,为更好地服务河湖生态建设打下基础。

  促进会一行共走访了福建水院、安砂水力发电厂、燕城水司、联通永安分公司、广电网络永安分公司、中禹水利水电工程公司、宏力水电公司等32家会员单位,仔细地了解会员单位2024年度的工作情况、新一年工作规划,向各位会员征求优化促进会工作的建议;感谢会员单位、会员对促进会工作的全力支持。

  在走访座谈中,蔡清辉会长表示促进会成立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水利局悉心指导下,在市法院、市检察院、福建水院、市政协委员河长办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会员单位及会员积极努力配合下,从党建引领建会、履职提升强会、战略合作兴会、科研宣传促会、改善不足筑会等五个方面开展工作,2024年,我会工作取得一些成果,并积累一些经验、这些成果和经验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蔡清辉会长强调:2025年要始终围绕打造安全、健康、生态、美丽、和谐的幸福河湖目标,紧跟时代步伐,拓展新思路,努力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作为,继续开展河湖课题研究、健康评价、安全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为永安幸福河湖建设管护做贡献。

  监事长刘增粮、副会长黄圣淦、钟立奎、谢传安、张增勇、秘书长林丽等参加了活动。(永安市河长办)

  2025年2月25-26日,永安市幸福河湖促进会会长蔡清辉、监事长刘增粮带领部分会员单位、代表及政协委员河长办、市法院生态庭等一行到莆田市幸福河湖促进会考察学习,先后来到东圳水库、东圳事迹教育基地、木兰溪治理展示馆、木兰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乘坐水上巴士考察了木兰溪两岸的治理情况,莆田市幸福河湖促进会许美新副会长详细的介绍了促进会工作开展情况和木兰溪的治理历程。此次考察之行充分学习了莆田人民历经25年来将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蝶变辉煌的幸福河湖成功经验,为永安市建设幸福河湖提供了“木兰溪样本”。

  2025年2月25-26日,永安市幸福河湖促进会会长蔡清辉、监事长刘增粮带领部分会员单位、代表及政协委员河长办、市法院生态庭等一行到莆田市幸福河湖促进会考察学习,先后来到东圳水库、东圳事迹教育基地、木兰溪治理展示馆、木兰陂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乘坐水上巴士考察了木兰溪两岸的治理情况,莆田市幸福河湖促进会许美新副会长详细的介绍了促进会工作开展情况和木兰溪的治理历程。此次考察之行充分学习了莆田人民历经25年来将木兰溪变害为利、造福人民、蝶变辉煌的幸福河湖成功经验,为永安市建设幸福河湖提供了“木兰溪样本”。(永安市河长办)

  冬日,漫步九龙溪畔,溪水缓缓流动,阳光倾泻而下,所过之处碧波荡漾,清风徐徐,生机盎然。

  “不久前,我们还联合多个单位,向九龙溪投放光鱼、鲢鱼、鳙鱼等品种鱼苗40多万尾,改善流域生态环境。”上月31日,永安市河长办综合科科员林丽说。

  九龙溪发源于武夷山脉南段的建宁县台田村,经宁化、清流、永安等县(市),在永安市西门电站坝下汇入沙溪,因在永安市安砂镇河段有著名的九龙十八滩而得名。

  原来,九龙十八滩两岸伫立着安砂双塔。安砂双塔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建成,以七层八角形状,塔高21.68米,是安砂苏区古镇的标志性建筑。1934年4月,红军独立七团利用双塔地理位置的优势设立观察岗和瞭望哨点,为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助力。这里,也留下了许多红色印记。

  2022年,位于九龙溪(安砂段)的九龙湖(含安砂村红军渡口)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河湖文化遗产名单。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是地球三大ECO之一,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健康关乎人类福祉。永安市龙头国家湿地公园地处闽江干流上游、九龙溪中游,位于永安市安砂镇,系三明市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园内湿地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高,是库塘湿地生态安全的天然保障。

  近年来,永安法院以“专”字引领、“合”字推进、“广”字发力,全方位织密湿地生态司法保护网,以司法之力厚植绿美生态、共绘“湿”意画卷,为建设更具高颜值的“大美永安”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理念指导,做优审判。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涉湿地环境资源案件审判中,以严格公正司法助力湿地保护和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以来,依法审结涉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刑事案件56件、民事案件51件、行政案件27件,促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1篇论文入选2023年全国法院环境公益诉讼审判优秀业务成果。

  一体化保护,创优举措。坚持“水治理-水生态修复-水下森林打造-湿地生态修复”工作思路,将补植复绿、劳务代偿、认购碳汇等工作举措向湿地保护领域拓展,发出龙头国家湿地公园司法保护令、森林保护令、濒危野生植物司法保护令、拆违督促令等司法令状13份,对可能会影响湿地生态环境的截断自然湿地水源、擅自填埋自然湿地、滥采野生植物等行为进行限制与禁止。引导当事人补植复绿395.43亩,缴纳生态公益补偿保证金11.51万元,认购碳汇、筹集碳汇建设基金13.31万元,判决赔偿国家生态资源损失2178.17万元、处置危险废物97.15余吨。全面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

  一站式建设,树优品牌。立足永安市独特生态资源禀赋,设立龙头湿地公园生态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天宝岩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教育基地、凤冠山生态综合修复示范基地,向市政府争取60余万生态司法综合修复基金用于生态修复,聚力打造集成生态保护、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等多领域功能的综合性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基地年均接待参观群众300余人次,获评永安市“社区矫正绿色生态公益基地”“职工、学生及市民生态理念、环保法治宣传教育点”。

  “院院”上下联动。将湿地保护工作融入上级法院工作大局,联合三明中院共同举办龙头国家湿地公园倡议书、框架协议签订仪式,以“上下联动+协同共治”机制全面凝聚湿地生态保护司法力量。同时,就涉湿地环境资源案件审理、湿地生态司法保护新类型案件研究等做好经验总结提炼、弱项挖掘研判,向上请示、汇报涉湿地保护工作13次。

  “多方”左右协作。协同永安市河长制办公室、市林长办公室、龙头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幸福河湖促进会等签订《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司法保护协作框架协议》,会同水利局等部门出台《河湖安全保护专项执法行动工作方案》《关于贯彻落实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方案》,从建立湿地多元共治机制、应急响应机制等十方面达成共识,开展“1+X”联合会诊、联席协商、联动检查23场。

  “院校”全面共建。深化与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共建合作、增智赋能,以定期会商、研讨交流的形式推动院校在理论研究、司法实践等领域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湿地生态保护提供专业支撑。同时,借力高校特有科学技术手段,发挥卫星遥感应用、无人潜航等技术在湿地资源管理、监测预警领域的应用,全方面提高湿地环境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发现率和处置率。

  抓宣教,全心保护。结合“世界湿地日”“湿地保护宣传周”等定制环保宣传活动,编发典型案例9期,深入开展湿地生态保护政策法规宣教14场次,发放涉湿地保护普法宣教材料500余份,惠及群众500人次,5个案例先后入选全省林业碳汇损失赔偿典型案例、三明法院生态环境典型案例。

  重跟进,全程保护。探索涉湿地生态环境案件修复督促机制,对确定由当事人自行修复或委托第三方进行修复的案件,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作台账、适时监督跟进,定期现场查勘、实时跟进、电话回访修复生态修复情况28次,推动涉案工矿企业完成渣池整治、修复矿山35.65亩,种植果树、苗木、爬藤20余类3.18万株。

  强引导,全面保护。针对涉湿地生态环境案件审理中发现的明显问题和隐患,结合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向林业局、河长办、工矿企业等发放司法建议6份,均获全部采纳及反馈。挂牌成立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司法保护巡回审判点”,选取涉湿地生态环境典型案件深入龙头国家湿地公园、永安溪源水库、九龙湖流域等地就地办案,开展巡回审判10场次,让鲜活案例成为群众共享“法治公开课”,全方面提升群众湿地生态文明建设意识。

  近年来,永安法院以“专”字引领、“合”字推进、“广”字发力,全方位织密湿地生态司法保护网,以司法之力厚植绿美生态、共绘“湿”意画卷,为建设更具高颜值的“大美永安”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水清三明)

  2025年1月3日,驻永部队官兵、燕南街道领导干部、志愿者及永浆村、茅坪村、埔岭村村两委成员约50人,有的手拿竹竿,有的手拿铁锹,有的手拿钳子、垃圾袋等,在燕江支流永浆河畔,清理河岸垃圾和河道漂浮物,共累计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白色垃圾及农田内废弃杂物等垃圾5车。

  这是新年来永安市驻永部队官兵与燕南街道及其河长办、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队的首场“约会”,见证了军地“共建共创”美好环境、弘扬拥军的优良历史传统,军地携手开展巴溪护河行动,齐心协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色生活的幸福感。

  永安市将切实落实三明市、永安市河湖长令,长效化、常态化、创新性开展河湖长制工作,严控污染,力清四乱保交好水,实现“河畅、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安全、生态”的幸福河湖建设目标。(永安市河长办、燕南街道)

  九龙湖位于永安市西北部的安砂镇,地处闽江干流上游、九龙溪中游,是以安砂水库为主体的福建省唯一的库塘型湿地公园。九龙湖内具有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ECO,河流ECO与库塘湿地ECO,是福建省不可多得的“森林与湿地和水息息相关”的综合展示地,为湿地鸟类、两栖类、大型真菌等珍稀动植物提供了天然栖息场所,是人民网刊文赞扬的人间仙境。

  近日,永安市政府副市长、常务副河长召集永安龙头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中心、华电安砂水力发电厂、安砂镇人民政府三方共同讨论九龙湖管理办法,形成了“由湿地公园保护中心牵头,三方共同出资,统一招聘专业化公司管护”的工作机制,解决了各自为政、边界不清、互相推诿、多头重复、设备落后、效果不佳问题。九龙湖库面水葫芦、枯枝落叶、白色垃圾通过源头拦截、机械清捞、巡查清捞,提高了管护效率,提升了管护效果,改善了水生态环境。(水清三明)

  1月23日,省河长办、省水利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二批福建省河湖文化遗产名单的通知》(闽河办〔2025〕3号),永安市贡川会清桥、九龙溪安砂双塔被认定为第二批福建省河湖文化遗产。

  会清桥,位于永安市贡川镇集凤村。在胡贡溪与沙溪交汇,处雨季时节,胡贡溪水较浑浊,沙溪水较清澈,交会处泾渭分明,因而贡川人将这座桥梁冠名为“会清”。始建年代不详,据《八闽通志》卷十九地理、桥梁”延平府永安县载,会清桥,在二十六都”,二十六都即贡川。《八闽通志》始修于明成化乙已年(1485年)。因此能认定,会清桥距今有500多年的历史。会清桥南北向,两墩三孔,横跨胡贡溪之上,连接贡川堡与巫峡头,桥长41米,宽7米,桥面高8.1米,桥身用丹霞石砌成拱券型。桥上建木屋,形成长廊式走道。桥屋11间,56根木柱,桥两端有门楼,中部是升起的桥亭。门楼四面坡屋顶,正脊上有鱼吻,屋檐下有如意斗拱、彩绘、泥塑。桥亭是单檐歇山屋顶,下方有方型藻井神龛,内奉真武大帝”。桥身是悬山屋顶。会清桥屋采取五架抬梁式,斗拱形式多样。会清桥上还保留有一幅明代进士罗明祖撰写的嵌字对联:会极环瞻星北拱,清波永奠水东流。

  安砂双塔,即步云塔(西塔)、仰山塔(东塔),位于三明市永安市安砂镇九龙溪两岸山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清道光《永安县志》记载,双塔建于明崇祯七年(1634),乾隆七年(1745)重修。安砂是永安西部边陲重镇,九龙溪逆流而上即清流县境,为水陆交通要道和口岸。明清时期均设立巡检司,历代均为客家人的重要居地。双塔屹立在青山顶上,塔平面八角形,七层空心楼阁式砖木构,通高29.65米,底边长2.9米,塔厚2.05米。两塔隔河相望,其势威而美,故有“双塔挺立锁九龙”之说。

  我市将会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建设造福人民幸福河的伟大号召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切实讲好河湖遗产故事,大力弘扬优秀河湖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对河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快推进河湖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融合发展。(永安市河长办)

  为营造良好节日氛围,永安市在全域范围集中开展河道清理,聚力保障河湖美景,喜迎新年。一是巡河督河队伍发力。市乡两级河长组织流域河长、河段长对责任区域河段开展巡查,对察觉缺陷立行立改。市河长办分成三组,重点巡查巴溪、后溪、沙溪等流域城区段,对河道内、河两岸的垃圾清理情况、沿河收集污水管网情况、河道安全情况等进行巡查,察觉缺陷交由相关责任单位要求节前完成整改。二是河道专管员发力。河道专管员增加巡河次数,对责任区域河段垃圾清理全覆盖,确保河道内干净整洁。三是护河志愿者发力。永安市政协委员河长+青年志愿者巡河青年护河志愿者到巴溪流域燕西段开展护河志愿服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保障河湖美景添一份青春力量。(永安市河长办)

  1月25日,随着闸阀的开启,汩汩清水欢快地流向永安市西洋镇村民家中,标志着永安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西洋供水一期)项目顺利完工供水。

  为了让西洋镇人民在春节期间喝上优质水、幸福水、放心水,永安市水投集团工作人员安排节假日值班人员,紧盯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为安全供水提供全力保障。在一级、二级加压泵站,技术人员正忙碌地检查设备运作情况,察看压力、流量等运行参数,以确保设备在春节期间安全、稳定供水。

  永安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西洋一期工程建设项目供水管线公里,中途设置两级加压泵站。1月25日上午,经过12小时的试压、冲洗、调试及试运行,至晚上10点,顺利完成全线通水,实现永安市区与西洋镇联网供水,达到城乡“同水质、同标准、同服务、同管理”的一体化目标,让群众从“有水喝”变为“喝好水”。(今日永安网)

  为提升人民群众水生态保护意识,永安市以国际环境教育日为契机,永安市河长办、永安市政协委员河长办具体指导,永安市“委员河长+家青年志愿者”基地牵头组织并且开展“同心护碧水,齐力美家园”青少年水生态文明教育活动。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分成两队,沿着巴溪流域城区段两岸认真拾捡垃圾,并向沿河群众宣传水生态保护理念,呼吁大家共同乱扔垃圾、排放污染的行为,自觉维护天然河道生态健康的行为,齐心打造“美好家园”。(永安市河长办)

  “以前,我们村的灌溉用水要从山边水渠绕行1公里才能到达农田,用时长且水流缓慢。现在,灌溉用水直接从渡槽引来,路程快速缩短,水量也充沛,为村民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可靠保障。”近日,三明永安市安砂镇石碧村副主任吴立涛感慨道。

  石碧村是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受益者之一。该灌区涵盖永安市的安砂、曹远、大湖等多个乡镇。由于年久失修,原有灌溉设施出现老化、损坏、渗漏等问题,导致灌溉效率和节水效果一下子就下降。为改善这一状况,2024年5月底,永安市启动了一期工程,对灌溉设施做改造和续建。

  此项目为增发国债水利项目,一期工程投资概算为2652.12万元,涉及曹远镇的9个建制村和安砂镇的7个建制村,共包括67处工程,渠道总长达40公里。

  确保项目科学、高效、安全推进,永安市水利部门成立了项目专班,各部门通力协作,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进度计划,强化技术、机械、人员等力量配置,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

  工程点多面广,渠系纵横交错,施工环境复杂。经过深入调研,项目团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实施工程的方案,如防渗处理、架设渡槽、倒虹吸工程等,有效解决了灌区渠系的诸多问题。长长的混凝土输送管实现了远距离泵送,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人力。

  石碧村位于渠尾,离主干渠取水水源较远,加之原有山边水渠老化、渗漏等问题,灌溉用水流程长、流量小。为此,水利部门在小江坊村顺着地势架设了跨度168.7米的渡槽,快速缩短了输水距离,提高了水流流量。这一“空中水道”有效解决了石碧村约8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问题。

  在安砂集镇,原有的地下倒虹吸管道因年代久远出现老化、渗漏问题。随着集镇的发展,地面建筑物增多,管道渗水给房屋带来安全风险隐患。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团队另辟新址,新建倒虹吸工程,科学设计管道线多米的压力输水管道从公路路基下方穿过,既解决了灌溉水源调配问题,又避免了安全风险隐患。修渠保灌溉,清水润心田。项目一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完成了拦河坝、沉砂池、渡槽、灌排渠道、护岸、倒虹吸埋管等多项建设。一期工程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将恢复灌溉面积

  0.1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853万亩,年增节水能力262.37万立方米,年增供水能力644.99万立方米。渠系水利用系数由0.60提高到0.63,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三明日报)

  2025年2月10日下午,永安市水利局、市河长办联合开展“庆元宵 强体魄 美巴溪”新年巡河健康行活动。活动以健康步行和志愿服务两种方式结合进行。一队身着“”绿水先锋红马甲的水利党员干部志愿者队伍带领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戴着手套,拎着垃圾袋,一边沿着巴溪河畔拾捡着沿河休闲栈道的烟头、纸屑、塑料瓶、易拉罐等垃圾。一边欣赏着巴溪水清、岸绿、白鹭翩翩起舞的美丽风景。

  此次活动,用志愿服务的实际行动向市民群众传递水生态保护意识,以活动促进全民增强健康意识,以活动促进绿水先锋志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提升。当看到河道内、河岸边生态环境的改善,大家都都表示要牢固树立

  “绿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新发展理念,以“绿水先锋”为党建品牌为引领,主动担当作为,为建设绿色之城、水美永安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永安市河长办)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以下浏览器版本:IE浏览器9.0版本及以上; Google Chrome浏览器 63版本及以上; 360浏览器9.1版本及以上,且IE内核9.0及以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