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砖拼出农耕画污水养出荷花塘:胶州村庄的“微整治”美好暗码

来源:欧宝官网    发布时间:2025-08-24 15:49:47

  胶州市胶东大街湾二村的荷花池畔,晚风轻拂,荷叶田田。乡民罗万辉带着孙子在池边漫步,看着明澈池水中嬉戏的鱼儿,笑意漾在脸上:“曾经路过村西头得捂着鼻子走,现在这荷花池成了咱村的‘网红景点’,黄昏来这儿纳凉的人比赶集还热烈!”

  从污水横流到清水潺潺,从乱堆乱放到诗意栖居,胶州大地上的村庄正以一场深入的环境革新。

  “每天300吨日子废物污水进模块,出来的清水先入荷花池沉积,再浇花浇水,一年能省2万吨自来水!”湾二村党支部书记李光照指着村头的污水处理模块,算起了“生态账”。这个出资100多万元的“治污神器”,曾让乡民捏着一把汗——“会不会占地方?有没噪音?”现在,模块隐身绿植间,处理后的清水滋补出满池荷花,夏日蚊虫少了,黄昏的池边成了乡民独爱的“议事厅”。

  这样的转变在胶州并非个例。里岔镇宋家庄村的乡民们,至今记住村头那条“龙须沟”的“黑前史”:淤泥堆积半米深,蚊蝇嗡嗡叫,是历任村干部的“心头病”。2024年,村团体牵头,乡民自愿集资9万余元,把1500平方米的抛弃沟塘改形成了月季公园。丰花月季、蔷薇等20多个种类沿着步道开放,旧日的“臭水沟”变成了孩提追逐嬉戏、白叟闲话家常的公共空间。“孙子曾经总说村里不如城里洁净,现在每次回来都要在公园玩到天亮才肯走。” 乡民刘炳学的笑声里满是满意。

  从“污水管理 + 资源使用”的生态闭环,到“沟塘改造 + 公共空间”的民生晋级,胶州用一个个看得见的改变,让 “清水绿岸”从愿景变成了日常。

  “这些旧砖竟然能拼出农耕图!”走进洋河镇相沟村,乡民们对着临街墙面啧啧称奇。曩昔堆在巷口的废砖、沙石,经工匠巧手组合,220米长的围村路花池有了古拙池壁,900米的墙面成了 “农耕文明展”,墙角搁置地块更种满了波斯菊、百日草,风吹过就是一片花海。“花池里的花咱们轮番照看,谁都舍不得让它枯了。” 村主任闫炳全说,这场“微整治”不只治好了乱堆乱放的“恶疾”,更让乡民找回了对家乡的酷爱。

  这正是胶州“微整治・精提高”理念的生动实践。在胶东大街,残垣断壁被绘上“二十四节气”彩绘,成了村里的“文明地标”;在铺集镇,抛弃猪圈改形成“农耕回忆”小广场,石碾、犁耙等老物件引发乡愁;在胶西大街,房前空位变身“同享菜园”,邻里共种蔬菜,收成时共享一筐豆角、几个西红柿,友情更浓。到2025年7月,全市已打造这样的“微空间”230余处,用“绣花功夫”让村庄的每一个旮旯都充溢温度。

  2025年是村庄人居环境整改管理提高五年举动收官之年。“咱们一直把乡民的取得感放在首位,既要经过精细化整治让村庄环境坚持‘高颜值’,更要经过完善长效机制让这份美丽扎根成长。”胶州市农业村庄局局长李明昔表明,胶州市已树立“一村一策” 长效管护台账,接下来将要点推进专业化保洁与乡民自治深层次地交融,让每个村庄都有量身定制的管护计划,让环境整改管理效果真实转化为乡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让胶州村庄的“持久美” 更有质感、更具生机。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

相关产品